《无尽的玩笑》——生活不是一种舞蹈

一个月前,11月26号,收到了友人送我的书,《无尽的玩笑》,现在是12月28号,晚上八点,终于读完了这本书。

大嘘一口气!读完这本书心里唯一的感受就是终于结束。为什么要读这本书,源自我内心的刻奇,就是很好奇这本书一千多页,到底有多难读,我偏要读读看。拿到手之后发现确实很难读。它会突然出现好几页没有标点符号只能自己根据意思断句的内容,它会出现一段内容横跨好几页于是每一页都是满当当的字让人字面意义上的望文生畏,它会把有些正文内容放在附注里并且这本书一共有388个附注,它会给想要读它的读者狠狠一拳因为这本书没有章节没有目录每一次打开它摸着看不到边的结尾就会很怀疑读这本书的意义是什么。

《旅途终点》里的作者本人吐槽。

作者本人吐槽

《旅途终点》是我很喜欢很喜欢的话痨电影,是在上大一的时候看完的电影,讲的是《无尽的玩笑》作者David Foster Wallce写完这本书之后,另外一位“David”——同样也是作家——来采访他的故事。整部电影基本上就是两个人的对话,从头到尾,1个小时又46分钟。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又重新找到这部电影,看了几遍。

好吧,说回为什么要取“生活不是一种舞蹈”,这个标题。是从《沉思录》里面摘出来的:

生活不是一种舞蹈。生活的艺术更像摔角而不是舞蹈,需要的不仅仅是优雅的动作。我们必须经过艰苦的训练,培养不屈不挠的精神,哲学是我们磨砺意志和坚定决心的钢铁。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脑海里面每次都在念这句话。因为太难读了!!!难读到我把它作为一种精神负重训练,belike要是我连这本书都能读完,这本1000多页100多万字的书都能读完,我还有什么书读不完?说不定还真有,《尤利西斯》,更难读的一本书。上一本我觉得十分难读的书是《海伯利安》四部曲,再上一部是《百年孤独》。《海伯利安》难读在于作者把场景描写得太宏伟了,需要花很多时间消化,在考研前后的几个月里每天晚上读《海伯利安》作为催眠手段;《百年孤独》是因为记不住人名,一旦打开书开始读就会很快被吸引,但实在记不清楚那么多何塞奥雷利亚诺布恩迪亚谁是谁。

读《无尽的玩笑》更容易陷入一种精神上的游离。我是每天晚上十一点下班之后回到宿舍打开灯在宿舍书桌面前读这本书,每晚读100页。看上去在看书,但实际上没在看书,开始反思自己为什么要读这本书。然后我找到了理由——为了亲身验证一下古老的斯多葛学派先贤的理论究竟正确不正确。就是在做“斯多葛”式的自我否定,已经感受不到任何快乐了。但是——:

你是哪种拳击手?被击倒会不会阻止你再次站起,继续战斗的决心呢?

好吧好吧,这是很古典的价值观了,用词用句也很古典了,不太贴合当前短平快的风格。不过对今年的我蛮有帮助的。今年看完了斯多葛学派的大部分哲学专著,对于生活的苦难,他们的观念总结提炼出来就是,要有坚韧的战斗精神,遵从内心的秩序,不要怨天尤人,竭尽全力,积极应对。真的好古典的精神啊!今年还读完了很多心理学的书,这个类型的书读多了其实都大同小异——让人关爱自己,注重自己内心的变化——然后我发现好像这些说法其实都在哲学书里面都看见过,只是说法不同。就开始在想:是不是生活里很多事情其实都要有理论指导?这些心理学不心理学的,归根到底都是一些哲学观念,把许许多多繁杂的方法手段忘掉,只用记住一两条根本的理念,其实就能过好生活了,因为这就是一种指导。虽然人心是幽暗的森林,但我觉得有一些自己的坚持,有一种自己相信的理论指导自己的生活,也挺酷的嘛。

读这本书还被作者摆了一道,他说,some who’s willing to read–and read hard–a thousand-page book is ganna be someone with some loneliness issues. 会发自内心并认真地去阅读一本上千页的书的人,多半也有些孤独症问题。

ok好吧,每天深更半夜下班回到宿舍坐在书桌面前看这本书确实还蛮容易陷入一种万籁俱寂的安静里,然后我发现只要能把每个字都读过去,就会忽略自己读了多少页,反而加速了阅读进度,so called “心流”状态。

这本书对细节的描写简直到了任性的地步,随便取一段:

我是说还能是谁的错?我说得没错吧?我们按照你的说法没给你足够时间就让你又高又软的身体搬家了,还有东区的学校你每次都要哭还有哪个头发奓到你面前的黑人图书管理员——那个鼻子朝上翻的女人总是踮着脚我要告诉你她似乎如此满足于自己图森东区人的身份总要下意识地跟显示对着干要我们我引用她的话培养你的物理光学天赋她鼻子朝上翻的这么厉害你都能看进去她还总是踮着脚好像天上有个技术高明的人正冲着她鼻子吊下一根挂着小鱼饵的鱼线还在慢慢往天上拉一点一点往外太空去我敢打赌她的平底鞋现在已经完全离开地板了儿子啊你怎么觉得儿子啊你怎么想……

十分神经质地勾勒了一个恨铁不成钢地父亲形象,形象到已经快变成精神病了。让我想起《漫长的告别》,《漫长的告别》也是一本冗长的、充满细节的小说,里面也有很多关于马洛的细节描写,比如:

我在卫生间里匆匆洗了把脸,回来的时候定时器的铃声刚好响起。我关掉火,把咖啡壶放在桌上的一张草垫上。

紧接着又开始自我解释:

我干吗要不厌其烦地跟你们说这些?那是因为,屋里紧张的气氛将每一件微小的事情都放大为一种表演,一个清晰的、无比重要的动作。正是在这种极端敏感的时刻,你所有的无意识动作—不论多么根深蒂固,不论多么习惯成自然—都成为了一个个独立的意志行为。你就像是一个患了小儿麻痹症之后,重新学习走路的人。你不会将任何一件事情视作理所当然—我说的是“任何一件”​。

就很佩服这些作家能够把他们脑海里面的场景用十分细致的方式描写出来,读到这些文字的时候我自己的脑海里面也会构建出来一个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马洛是个落魄的酒鬼侦探,人到中年,激情消退,该做的事情做完了,该说的话也说完了,再说也都只是重复啰嗦。在酒吧里点一杯螺丝起子,点上一支烟,安静地喝完这杯酒,可能是这个中年人唯一的爱好。我觉得大概率也是Raymond Thornton Chandler——《漫长的告别》的作者——本人的爱好。David Foster Wallce呢,大概率是坐在自己家里的电视机面前,电视机打开但是他也许不会看只是听着电视机里传来的声音,斑驳的画面映在他的脸上,他的脚脖子荡在沙发外面神色虚无地抽完一支又一支烟吧。

Anyway,今年的阅读计划到此终于结束了,我想用Elisabeth Kubler-Ross的话作为结尾,as a dedication for 2024。

The most beautiful people we have known are those who have known defeat, known suffering, known struggle, known loss, and have found their way out of the depths. These persons have an appreciation, a sensitivity, and an understanding of life that fills them with compassion, gentleness, and a deep loving concern. Beautiful people do not just happen.

- 完 -